他曾經富可敵國,被譽為「紅頂商人」,曾被御賜二品頂戴。
他深諳「花花轎子人抬人」的處世之道。
所謂「人抬人」之道,無非就在於「欲讓人抬,必先抬人」。
提到胡雪岩,很多人都知道,這位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紅頂商人,小時候家境貧寒,不識字,甚至沒有上過一天學,靠給別人放牛生活,然而他憑藉自己的能力和人格魅力,殫精竭慮了30年,成為中國首富。總結其成功的秘訣,我認為離不開三個貴人。這三個貴人,既是他成功的基礎,也是他成功的基石。
第一位貴人,是帶他走出桑梓地的錢莊蔣老闆。
幼年時候,因為家境貧困,作為長子的胡雪岩只能以幫人放牛為生。但胡雪岩貧不夭志,少年時即表現出誠信不貪的品德。一次去放牛的路上拾得一個包袱,打開一看,裡面儘是白花花的銀子。他把牛拴在路邊吃草,將包袱藏起來,然後坐在路邊等待失主。幾個時辰後,失主才慌慌張張地找了來,胡雪岩問清情況後,從路邊草叢中將包袱取出交還給失主。這位失主原是杭州的大客商,出於感恩,同時也多少帶著點賞識,他把胡雪岩帶到杭州自己的商行打雜。
從掃地、倒夜壺等雜役干起,三年滿後,胡雪岩就因勤勞、踏實能幹成了錢莊正式的夥計。
胡雪岩天資聰穎,勤奮好學,不謀私利,加上他膽大心細,自信誠實,很快就得到商行老闆的信任。正是在這一時期,胡雪岩憑藉自己聰慧的識人眼光,結識了他生命中的第二個貴人——王有齡。
認識王有齡的時候,胡雪岩還只是杭州信和錢莊的一名學徒。當時的王有齡落魄潦倒,雖然很有才華,卻連進京考取功名的路費都沒有,一時也找不到什麼事情做,十分苦悶,所以只能整天在一家茶莊裡喝茶打發日子。胡雪岩也來這家茶莊喝茶,一來二去,兩人成了摯友。偶然一次,王有齡向胡雪岩說起了自己想去京城謀官,只是苦於沒有那五百兩錢經費的事。王有齡本來只是為了一吐為快,並沒在意,但胡雪岩卻記在了心上。胡雪岩很想幫王有齡一把,但他自己也沒有這麼多的銀子啊,很是無奈。
胡雪岩在錢莊裡因為受到老闆的信任,一直都去外面收款,這一次老闆又派胡雪岩出去收款了。收款的地方是一家茶葉行,這家茶葉行一年前在信和錢莊借了450兩銀子,一年後連本帶息應歸還500兩。
拿到了這筆款子之後,胡雪岩就找到王有齡,自作主張就把這筆收來的500兩銀子都借給了他,作為他上京謀官的資本。並且把自己這幾年來積攢的幾十兩銀子也給了王有齡,作為他上京的盤纏。為了能解朋友之困,胡雪岩連自己的工作也顧不上了,這是何等的仗義疏財,重情重義?
因為這種自作主張,胡雪岩丟了自己的飯碗,被信和錢莊的掌柜趕了出來,在杭州過得很落魄。
幾年之後,王有齡用胡雪岩捐助的500兩銀子走上了成功之路,當了糧台總辦。回到杭州之後,王有齡得知胡雪岩因為當年借給他500兩銀子而被錢莊趕了出來,丟了飯碗。他找人弄清了借據的內容、利息的算法,在糧台總辦支出600兩銀子,要去還信和錢莊的這筆帳。
他穿上官服,吩咐跟班備轎,讓人準備鳴鑼喝道,要和胡雪岩一同前往。按他的想法,自然是要以自己現在的威風,為胡雪岩揚名,順便也替他出一口惡氣。他銘記胡雪岩的恩德,於是,為了感激胡雪岩當年的知遇之恩,他決定自己還信和錢莊的銀子,為胡雪岩洗刷惡名。
王有齡派人找到胡雪岩,但胡雪岩卻拒絕了,因為在他的心裡一直都裝著一條原則──得饒人處且饒人,不要把別人逼到絕路上去,要多多寬容別人,要設身處地地為別人想一想。胡雪岩不去的理由很簡單——做人不能忘恩,因為信和錢莊的大夥計,也就是當初將他開除的張胖子在他剛進信和的時候,對他很照顧,開除他只是因為他的私自借款違背了信和的規定,所以才不得不把他胡雪岩開除。
胡雪岩認為,如果此時他和王有齡一同前往的話,必定會讓張胖子非常尷尬,大失面子。如此張揚而去,傳揚開來,張胖子在同行、東家面前的面子也沒有了。這是胡雪岩不願意看到的事情。他不僅不與王有齡同去。而且還叮囑王有齡吹捧信和錢莊幾句,也不要告訴他們他已經見到了他。
正是這種寬厚待人,令王有齡對其大加讚賞。「此人居心仁厚,至少手段漂亮。換了另一個人,像這樣可以揚眉吐氣的機會,豈肯輕易放棄?而他居然願意委屈自己,保全別人的面子,好寬的肚量!」正是這種肚量,才使得胡雪岩在日後的成功路上順風順水,如日中天。
胡雪岩的這種肚量,讓他贏得了張胖子這個朋友,不管是以後幫助王有齡解決漕米問題,還是對於胡雪岩的阜康錢莊,張胖子的信和錢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
朋友可以為你鋪路,朋友可以為你架橋,按照胡雪岩的說法:「花花轎子人抬人」,只有彼此的成就,才有互相的輝煌。王有齡知恩圖報,從公款中借了二十萬兩白銀給胡雪岩辦阜康錢莊,使其生意越做越大,成為富甲一方的商賈,為他後來結識第三位貴人左宗棠打下了基礎。
胡雪岩的第三個貴人,晚清第一大元——左宗棠。
一八六一年,左宗棠臨危受命,擔任了浙江巡撫一職。古語有言:「兵馬未動,糧草先行」,但左宗棠所帶領的部隊已經五個月沒有發薪水,許多湘軍士兵不是戰死而是餓死。因此,糧餉短缺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左宗棠,令他苦惱無比。在這千鈞一髮之際,胡雪岩雪中送炭,救之於困頓中,無償送給他二十萬石大米,並且及時籌措軍資,並因此而得到左宗棠的賞識。
從此,他包攬了左宗棠手中幾乎所有的政府訂單。左宗棠轉戰南北,胡雪岩形影不離,當他的財政大臣和後勤部長。每戰結束,左宗棠都不忘向朝廷給胡雪岩請功,計達九次,戴紅頂子、穿黃馬褂,甚至收到騎馬路過紫荊城不用下馬的殊遇。
太平軍消滅後,胡雪岩的銀號也開進杭州,專門為左宗棠籌辦軍餉和軍火。依靠湘軍的權勢,在各省設立阜康銀號二十餘處,同時兼營藥材、絲茶,開辦了至今仍在營業的胡慶余堂中藥店。
一八七三年,左宗棠出兵西北肅州,鎮壓回民造反,結束了二十多年的內戰。此時他建議朝廷乘勝追擊收復新疆。一八七四年五月,日本出兵登陸台灣,從而引發另一個重要的防禦問題「海防」。清帝國當時內外交困,國庫空虛,連吃飯都成問題的國家財政,哪裡拿得出錢同時打兩個大型戰役呢?這樣,在國家高層政治勢力角斗中就有了「海防」與「疆防」之爭。代表人物是李鴻章和左宗棠,兩人都位高權重,雄心勃勃,都想成為扭轉國家乾坤的實力派。這時候,又是胡雪岩挺身而出,他向左宗棠拍胸脯:你放心征戰,至於鈔票和軍火都包在我身上了。
最終,朝廷批准了左宗棠收復新疆的計劃,從而再建奇功,而胡雪岩也毫無懸念地從新疆戰役中大大地賺了一把。
不僅如此,當1866年,左宗棠由閩浙總督調任陝甘總督,奉命出關西征時,胡雪岩又開始為左帥的西征解決經費問題。當時的戰爭經費雖然是分配到全國各個省解決的,但各個省總是這裡拖欠,那裡短缺,弄得左宗棠疲於應付又無能為力,因此,他只得通過胡雪岩從洋人那裡借款救急。
胡雪岩首先通過在上海滙豐銀行任幫辦一職的朋友古應春的安排,打算向英國渣打銀行借款。但該銀行經理首次面談便因在利息、借款期限等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,不歡而散。後來胡雪岩精心策劃,終於讓雙方意見達成一致,取得借款。此後,胡雪岩先後六次向洋人借款,累計金額為一千八百七十萬兩白銀。
這之中,身為商人的胡雪岩也未能免俗,他將商人逐利之心發揮得淋漓盡致,他浮報了利率,利用借貸款實付利息與應付利息之間的差額,吃了「回扣」,從中獲得的利息至少占到了總借款的一成,可以說利益非常驚人。
但於左宗棠看來,於大清看來,又是一筆划得來的生意,是值得的。
左宗棠不是迂腐之人,他會算帳,因此,他看中胡雪岩,且多年互為配合,就是因為他知道,胡雪岩儘管有著商人的狡詐,但也卻有著更多的慷慨和大義。他願意和這樣的人交往,願意互相支持。所以,我覺得,從很多方面講,左宗棠不僅僅是胡雪岩的貴人,同時胡雪岩也是左宗棠的貴人。
這種互為貴人的支持和影響,在歷史官商合作中,經典就此兩人,其他似乎都見不得陽光,或擺不上檯面。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,有哪個朝代是依靠一個商人保持領土完整的呢?我想除了胡雪岩也就沒有其他人了吧。
可以看出,胡雪岩的成功,其根本得益於在朝廷里找到了左宗棠這座政治靠山,使他拿到了大筆的政府訂單。而左宗棠,也因為有胡雪岩這個超級包工頭墊支工程款,也使得他在國家沒錢投資的情況下把蕩平太平天國、鎮壓回民起義、收復新疆、援越抗法、擊退倭寇等耗資巨大的政府工程辦得轟轟烈烈、驚天動地,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。
然而,成也用人,敗也用人。任何事都有他的雙面性。胡雪岩有識人、用人之才。凡是他仔細挑選,用心栽培之人,都對他至始至終,忠心耿耿。
他有一句口頭禪,闡明了他的待人之道:「花花轎子人抬人」。
無論大人物、小人物,他從不輕易得罪,都是給足面子。只要能說好話,堅決不說半句不好聽的話。只要能拉攏,他就想盡辦法為他所用。
他還經常說「前半夜想想別人,後半夜想想自己」。
就是先想別人,再想自己。他總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,幫人之所急,儘量大度、寬容對人。
於是,他成了一個「好人」。 好名聲為他帶來了一時無雙的個人魅力,好人品成就了他的金字招牌,這些都直接為他的生意奠定了重要基礎。
但這些性格也成了他的「雙刃劍」。很多時候應該下狠心解決的問題,下狠心除掉的外部對手和內部「腫瘤」,都因為他與人為善,過分強調不得罪人、不招人妒,為他人考慮過多,就因為一念之仁,留下最後的隱患。
自古以來,外國人都對我們中國的絲綢虎視眈眈。鴉片戰爭以前,各國都是以相對公平的方式在中國進行蠶絲貿易。1840年以後,各個以文明著稱的國度,用槍炮打開清朝的大門,就開始為所欲為,大肆掠奪,想拿什麼就拿什麼。一開始是清朝的銀子,後來就發現拿蠶絲回去更好,因為除了鴉片的黑心利潤外,蠶絲運回歐洲的貿易利潤也相當可觀。按說這兩頭賺錢的生意已是無可挑剔,但是他們的慾望是無止境的。人一旦失去了制約,就會肆無忌憚。
所以,外國的商人想到要壟斷中國的蠶絲貿易,賺取更多的利潤。在這種狀況下,胡雪岩挺身而出說:這樣不行!你們外國人欺負到我們頭上了!於是,他聯合蠶農,自己出資1000萬兩白銀,收購蠶絲。外國人四兩銀子買,胡雪岩出五兩,號召大家不要把蠶絲賣給外國人。
初期,外國人還可以忍受,因為胡雪岩的收購規模尚小,但隨著他投入資金的增多,外國人買不到足夠的絲,供他們國內的工廠開工。收不到蠶絲,外商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,這時候就有清朝的官員來告訴洋人,能幫助英國政府解決蠶絲問題,遲早會讓胡雪岩把絲便宜賣給英國商人。居然有這樣的中國人,他是誰呢?他就是左宗棠的政敵李鴻章之黨,「排左先排胡,倒左先倒胡」,這是李鴻章之黨打倒左宗棠的策略。
胡雪岩成為左宗棠與李鴻章政治鬥爭的犧牲品,在里外兩股勢力的打擊下被迫賤賣蠶絲,虧耗1000萬兩,家資去半,周轉不靈,風聲四播。各地官僚又落井下石,競提存款,群起敲詐勒索。
而最後的失敗,正在於他明知道上海錢莊的一個手下有問題,卻沒有及時處理,後來被李鴻章的人加以利用,傳出風聲說「胡雪岩的錢莊沒錢了」, 這成了一個引爆點,於是造成錢莊擠兌,資金鍊斷裂,金字塔倒塌,胡雪岩商業帝國就此陷入絕境。
數月後,胡雪岩各地商號倒閉,家產變賣,胡慶餘堂易主,宣告破產。
接著,朝廷也跟著變臉,給民族英雄頭上澆了一盆「投機」的髒水。狙擊外資入侵,也就隨之變成了妨礙「招商引資」,清廷下令革職查抄,嚴追治罪。
以「投機」談胡雪岩。世上有如此的投機者嗎?投機者,無不趨利避害,避重就輕,而胡雪岩則擁銀三萬兩,以大清首富身家,不坐享榮華,卻不惜傾家蕩產,欲為國家爭利權,為民族伸正義,若如此而言投機,真不知何為民族大義了。
胡雪岩一生,義薄雲天。觀其贈王有齡五百金,知其俠義之天性,率性而為也。當他助左宗棠二十萬石軍糧,談笑而定杭州,這哪裡是求官?是本其忠義之良心,盡心而為也。當其追隨左宗棠西征,傾家擔保左宗棠軍用,豈求為中國首富了?是本其與生俱來之民族大義,盡力而為也!此次商戰,他一擲千萬,所為何來?是本其國家立場,捍衛國家利權,伸張國家正義,盡其國民之職責也!
胡雪岩雖戴紅頂,亦官亦商,但其本性猶在,還是江湖中人;本業猶在,還是「民企」中人。從本性到本業,一個「義」字貫徹。從江湖義氣到朝廷忠義,從朝廷忠義到民族大義。
「花花轎子人抬人」,深諳之「人抬人」之道,無非就在於「欲讓人抬,必先抬人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